历节病 历节风 病因 症状及治疗方法
发布时间:2025-01-02 08:19发布者:天道中医
历节病, 在中医理论中 ,历节指的是一种疾病,是中医《金匮要略》中的提法,属于痹症的范畴。又称历节风, 现代医学,属于类风湿性关节炎、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方面的疾病。主要
历节病,在中医理论中,“历节”指的是一种疾病,是中医《金匮要略》中的提法,属于痹症的范畴。又称“历节风”, 现代医学,属于类风湿性关节炎、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方面的疾病。主要症状为关节红肿、剧烈疼痛、不能屈伸,多由肝肾不足而感受风寒湿邪,入侵关节,积久化热,气血郁滞所致。因其病变关节剧痛,发展很快,又称为“白虎历节”。该病类于现代医学中的急性风湿性关节炎、类风湿性关节炎、痛风等疾患。历节病最突出的特点是受周围环境影响较大,阴天、下雨、受寒,关节有明显的疼痛和活动受限,有的患者有天气预报员的功能,在要下雨阴天或变天会出现疼痛加重或其它症状,老寒腿也是相关病症。
历节病形成的内因 为肝肾不足,气血亏虚。
历节病是一种中医上的病症,其内因主要涉及肝肾和气血的亏虚。具体来说,肝肾功能不足可能导致身体无法有效排毒和调节气血,进而影响关节的健康;而气血亏虚则可能使得关节缺乏必要的营养和滋润,从而增加患病的风险。这一结论在中医理论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,并作为治疗历节病的重要依据之一
历节病的外因 主要包括外感风寒湿邪、外伤以及长期生活在潮湿、寒冷的环境中。
-
外感风寒湿邪:风寒湿邪侵袭经络关节,会导致气血凝滞、运行不畅,这是引发历节病的重要因素之一。针对这种情况,可以采取祛风散寒、温通经络的方法进行治疗。
-
外伤:外伤可能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受阻,引起淤血积聚,这也可能进一步发展为历节病。对于由外伤引起的历节病,可考虑使用活血化瘀类药物进行治疗。
-
生活环境因素:长期处于潮湿、寒冷的环境会导致血液循环减慢,影响局部供血供氧,从而增加患历节病的风险。
这些因素都可能通过影响关节的正常生理功能,导致关节出现疼痛、肿胀、僵硬等症状,进而引发历节病。因此,在日常生活中,应注意保暖、避免外伤,并尽量改善生活环境,以减少历节病的发生风险。
历节病的典型症状主要包括:
-
关节疼痛:这是历节病最常见的症状,患者可能会感到关节部位的持续或间歇性疼痛,疼痛可能集中在手指、脚趾等小关节,有时也可辐射至周围区域或呈阵发性、持续性钝痛、刺痛。这种疼痛在活动后或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后可能会加剧。
-
关节肿胀:随着病情的发展,受影响的关节可能会出现肿胀,这通常是由于关节内液体积聚或炎症反应所致。肿胀通常发生在大关节如膝关节、肘关节等处,也可能出现在受累关节处,伴有红斑和局部温度升高、皮肤发红。
-
关节僵硬:历节病患者还可能经历关节僵硬,尤其是在早晨起床或长时间不活动后。这种僵硬感可能会限制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,导致活动受限。僵硬的感觉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活动后可能会有所改善。
-
皮下结节:由于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,可能会在关节附近或四肢末端如手指、脚趾等处形成炎性肉芽肿或免疫复合物沉积,即结节样病变。这些结节通常触之坚硬且移动性差。
-
发热:感染或炎症可能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,进而引起发热。发热可能伴随全身不适、乏力、寒战等症状,体温上升较快,常为午后低热,严重时可能出现高热不退的现象。
对于历节病患者来说,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适度的运动以减轻症状,并及时就医以获得适当的治疗和管理。
历节病的治疗可以采用多种方法,包括针灸疗法、中药外敷与内服、汽熥疗法、非甾体抗炎药、免疫调节剂、生物制剂治疗等。
1. 针灸疗法:
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调节体内气血,有助于缓解局部肌肉紧张和疼痛,对于关节僵硬、活动受限等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。常用的穴位包括足三里、阳陵泉等。
2. 中药外敷与内服:
-
外敷:将具有活血化瘀、祛风除湿功效的中药材碾磨成粉末后加水调制成糊状,涂抹于患处并辅以适度按摩,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,减轻肿胀及疼痛。特别适用于因寒湿侵袭所致的历节病。
-
内服: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,选用适当的中药方剂,以调和气血、祛风除湿、温经散寒。
-
-

3 汽熥疗法 是一种创新的中药外治疗法之一,通过红外与药物的双重作用,激发病灶处血管扩张,促使局部和周身的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提速,使新陈代谢加速,病灶部位里黏连的瘀垢垃圾被化解,从汗毛孔排出来形成结痂并脱落,起到温经散寒,祛风除湿,活血化瘀,疏通经脉,调动气血,活化细胞,使病灶部位引起的不适感得以改善。“血通则无病”。全身整体上百种病症会改善或消除,是多种方法无效或效果不明显的时候再选择治疗的外治方法之一。验证了黄帝内经通则不痛 不通则痛的理论,也说明了异病同因也可以异病同治的理论。
汽熥疗法治疗原理和治疗范围